一个建筑师和他的城市

2009-09-25 00:00:00

天友设计

——《天津日报》专访天友建筑设计公司首席建筑师任军

初见任军博士,没有想到他还不到40岁。简单、儒雅,带一些知识分子特有的腼腆和可爱。随时带在身边的速写本上,画满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和街区生活,他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记录着走过的每一个城市和每一段历程。

任军是一个不仅在建筑设计实践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而且不懈致力于理论研究,从未间断的优秀设计师。几天前刚刚出版的新书《当代建筑的科学之维》视角独特,思路超前,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探讨建筑的社会性,强调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是任军一直以来的理想和实践方向。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看着任军发现城市、拥抱城市、行走城市、体悟城市、创造城市。

在公司,也正是这样一位有社会责任心,又时时不忘督促年轻设计师们多学习多交流的灵魂人物,带领着天友的设计团队迅速成长。可以说,这是一个喜欢和善于思考的团队,不断向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发出挑战。

 

少一点美学,多一点伦理

记者:城市化是目前我国建设的主题,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您是怎样理解城市的?应该如何把握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关系?

任军:作为一个70后,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就见证了城市的成长。从上中学起,我就很喜欢骑车沿着中环线绕行,看建筑,看城市天际线的变化,可以说这样的爱好和对城市天生的敏感,奠定了我今天的职业生涯和方向。

而这30多年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为建筑师提供了表现的舞台。

城市的核心价值远不仅仅是标志建筑等物质层面或城市面貌等审美层面的,最重要的是城市中潜移默化的生活,就像这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所以,中国当代更需要城市规划师,正如新加坡总规划师、规划之父刘太格所说的“规划师在做规划的时候,应该抱着和土地谈恋爱的态度去进行。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土地的优点,极力规避土地的缺点。”

记者:这需要建筑师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如何体现?

任军: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化和基本建设像一股洪流推动着所有人向前走,整个行业都来不及沉淀与思考。

无论是作为企业的建筑师还是作为个体的建筑师,最终应该是属于社会和城市的建筑师。精心做好每一个设计,认真盖好每一个自己的房子,就是对城市的最大贡献。

城市的核心远不仅仅是审美唯一性的,明星建筑只是点缀而已。最重要的是解决社会与城市、建筑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交通、能源、环境、安全、方便、舒适等等。建筑不是个人表现,不是时尚潮流,而是将屹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活环境。就像2000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提出的口号:“少一点美学,多一点伦理”。

 

曲线时代即将到来?

记者:著名的前卫建筑师哈蒂德提出的“没有曲线就没有未来”也出现在您的论著中,请问您认为未来的建筑一定都是这样的吗?非线性的流线型的体量似乎是现在全球设计师热衷的一种设计思维,但人类所习惯的使用空间仍是四方规整的空间,这些非线性建筑的产生根源是什么呢?

任军:现代的建筑发展趋势有两个比较突出的潮流:一是计算机时代的科学主义建筑,二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它们代表了人类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两个方向——技术与生态。

当代建筑的这个走向是和当代科学观念的引入,以及计算机程序形体生成手法密不可分的。包括复杂性科学、拓扑几何学、非线性数学等现代科学,加上建筑造型自主涌现的计算机技术,产生了全新的建筑设计和形体。因此产生了包括自由曲面、复杂形态等建筑造型的全面解放。这并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而是有着深刻的科学和技术基础。

例如滨海新区的泰达20周年纪念雕塑就是以数学函数曲线的具象化作为构思源泉的。再如已经入选世界十大个性摩天楼的响锣湾中钢广场,表面上非理性的蜂巢型表皮恰恰是非线性科学在结构受力中的理性表达。

这种趋势对未来建筑和城市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就象许多建筑界的评论:这种设计趋势可能只是一种新工具,可能是一个新理论,可能是一个新时代,最后,也可能被定义为一场新革命。

记者:作为从业13年的建筑师,请您谈谈对建筑设计工作的理解。

任军:怀着对城市和客户的尊重,认认真真做建筑,踏踏实实盖房子。做一个独立思考的建筑师,做一个理性创作的建筑师,追求理性思考基础上的个性表达。

记者:建筑设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在长期的设计工作中,尤其是当代,很多建筑趋于雷同,您认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锐度和创新力?您又是从何处汲取灵感的?

任军:创造性是建筑师的灵魂。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原创能力,这也是我为什么工作之余,坚持理论研究的原因。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应该是杂家,从艺术、文学、电影、科学等多方面,跨领域地吸取创作营养和灵感。

我平时喜欢艺术,看看现代艺术展览、听听音乐会。还经常会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寻找灵感,我很喜欢看《哈利·波特》、《星球大战》、《黑客帝国》等科幻作品,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可以激发无尽的想象,帮助设计师彻底打破思维的藩篱。我写的《科幻电影与美术中的未来空间观》,就深受这些电影的影响。

此外,现实工作中对创意的激发也是十分重要的。天友方案中心的独立运作,也是能让我们这些设计师能不受过多束缚,充分展现智慧的一大保障。

 

让合作风暴来得更猛烈

记者:您做过的感触最深的项目是哪一个?请谈一下对我国建筑行业走向国际化的理解。

任军:近期我感触最深的是利比亚的米苏拉塔新城项目,这是国际化项目运作的第一次完美实践。

利比亚是一个刚开放的国家,比较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米苏拉塔,正像天津,是利比亚的第三大城市。

我们主持的项目就是在米苏拉塔的一个距离地中海仅500米的新城镇,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包括5000套住宅和所有的公共和市政配套设施,从会议中心到医院,一应俱全。

这个项目由利比亚审批,美国公司项目管理,德国公司监理,中国公司进行项目设计施工的总承包,是一个彻彻底底地国际化项目。

在建设周期长达5年的一个新城镇的建设中,设计仅仅是这个大型工程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先行环节,要充分协调参与各方的不同需求。

利比亚伊斯兰居民的生活习惯、城市布局与我们有天壤之别,如居住空间:每个伊斯兰家庭的住房必须有绝不许外人进入的私密空间;如住房政策:土地私有,住房却是福利分配,这就要求户型面积和布局尽量保持一致性,拒绝市场化的户型多样性;再如城市交通:路上基本不设红绿灯,因此路口多为丁字路口等等。

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常常在米苏拉塔的城市中徜徉,体会城市的精神,寻找设计的感觉。通过画速写认识了许多当地的朋友,好客的他们会热情地邀请我到家里,从他们那儿我得到了许多当地居住方式的感性认识。

经历了一年的现场设计,我们的方案从规划到住宅到公共建筑都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住宅已经开始建设。几年后,在地中海畔的沙丘中,将矗立起一座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城。

利比亚的项目使我们不仅收获了经验,更拿到了第二个国外项目的设计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总结出,接手国际化项目的前提,必须是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对不同文化、历史的尊重,以及充分深度了解当地需求的能力。而中国的建筑设计也正在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在提升作品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基础上,国际化也是天友今后的一大重要发展目标。

记者:在具体设计工作中,您如何与团队合作,如何把自己的创意与其他建筑师融合,综合大家的创意体现在方案中?

任军:客户和人才,是天友最贵重的两个财富。我们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优势。

我们的方案设计团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家庭,除本土设计师外,有从加拿大、日本归国的建筑师,有来自法国、加拿大的建筑实习生,还有来自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设计精英。

在我们的方案中心,几乎每一个方案的生成都是“头脑风暴式”的结果。不同教育背景的建筑师从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创造性想法,然后进行辩论、论证甚至投票决定。有时候一个项目最多能出现10多种方案,大家经常在讨论时争得面红耳赤,而这样的讨论在一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可能两三天就有一次。

我觉得这种设计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提高效率,在短时间内提出众多的可能性,并排除具有重大缺陷的方案,从而更好的把控工程的大方向。对于设计师个人来说,这不仅是工作,也是交流互学,成长“保鲜”的好机会。

 

任军:天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曾多次获国家级与市级勘查设计奖。主要获奖作品有:吉林大学东荣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基础教学实验楼、西安市明城墙北段连接工程等。

致力于理论研究,主要著作及成果有《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庭院》、《当代建筑的科学之维》、未来建筑的历史 、科幻电影与美术中的未来空间观、非物质社会的建筑观等。

加盟到天友以来,任军认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土壤,让他能够恣意生长和释放。而他,也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彻彻底底地诠释着天友的使命:为城市奉献精品建筑,为客户提供升值服务,为人才搭建事业平台,为理论寻找实践机遇。